建筑生产要安全,不管是工地工人施工,还是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都需要以安全为前提。安全生产是根本,故此,建筑企业必须部署实施建筑生产安全预警管理系统,未雨绸缪,消除一切安全隐患,提高建筑安全管理水平,这是十分有必要且很重的环节。
建筑生产安全预警管理系统概况
从概念上我们不难看出,建筑生产安全预警管理主要是根据建筑企业日常的安全管理活动的过程与结果是否满足安全生产的管理目标和要求,其目的在于确定建筑企业的运行处于“事故状态”或“正常状态”,并由此做出对策的管理活动。因此,建筑生产安全预警管理系统重在对建筑企业运行进行监测和评价,同时,确保企业在事故隐患发生的情况下,能够在第一时间采取既定的组织、管理方法干涉和调控其运行过程并使之恢复正常状态。
建筑生产安全预警管理系统基本程序
客观地讲,建筑生产安全预警管理系统主要是利用“非优思想”设计而成,其基本程序如下所示:
1.尽可能全面、系统地收集建筑施工事故发生的类型、事故发生的部位,并利用数理统计方法统计,建立非优信息库。
2.以系统科学原理为指导,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系统的分析与整理,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主、次要因素和内、外部条件以及非优状态的主要特征量,构建一个预警的指标体系,并对建筑生产所处的各种安全状态的范围做出科学的定量估计。
3.正确评价当前工程项目的状态,并准确地预测各种安全状态可能发展的趋势,并将趋势值与预警准则进行比较,经过计算分析及时发出警示信息。
4.按照警示信息,建筑企业决策者应在第一时间做出大致的判断,寻找引起事故可能发生的原因和根源,实施预控对策,防止事故发生或减少事故损失或抑制事故进一步恶化。
5.预控对策实施后,对整个工程项目的安全状况进行动态的跟踪监控,同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对预警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不断地调整更新。
建筑生产安全预警管理系统指标的建立与评价
要知道,建筑企业建立指标体系来进行衡量和评价旨在监测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状态。根据事故成因理论,建筑安全事故的成因可以归结为四类因素,即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和管理的缺陷。本文在构建指标体系时,遵守科学性、可行性、可比性、动态性以及系统性的原则,详见如下:
1.科学性
即建立该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必须要正确反映客观实际事物的本质,能反映出影响建筑安全事故的主要和次要因素。同时,每一项指标的概念应明确,界限要清楚。
2.可行性
即系统评价中每一项指标的设置必须有实际的意义,同时还要有足够的数据的支持,便于量化计算,尽量使评价程序和工作简化,可操作性强。
3.可比性
即选取的指标要能够通过现有的数据分析方法进行量化,旨在能做出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和比较。
4.动态性
即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性质,危险因素也始终在变化,故此,指标也需动态变化,旨在适应未来的改进需要。
5.系统性
即建筑生产安全预警管理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全面系统的有机整体,选取时应该从评价对象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使该体系指标尽可能目标一致,相互联系,层次分明,反映全面且精炼。
综上所述,建筑生产工程安全预警管理系统不仅可以对建设项目的安全状态进行实时监控,还能及时反馈给项目预警部,项目安全管理人员根据预警部的信息采取及时的预控措施,从而有效防止事故的发生或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欲了解更多,请点击生产管理系统。
温馨提示:
如果您在生产管理系统选购、实施、维护等方面遇到疑难问题,欢迎联系乾元坤和生产管理系统软件开发技术工程师,他们会给您详细的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