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系统功能模块有哪些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制造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高度重视设备管理。设备管理系统作为现代企业资产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贯穿于设备采购、运行、维修、维护、保养等全生命周期,是保障企业生产设备安全运行、提升生产效率与安全维护水平的关键举措。设备管理系统是一个集信息化、智能化于一体的综合性管理系统,其设计目标聚焦于提高设备资产利用率、减少维护成本、延长设备寿命以及优化资源配置。
乾元坤和设备管理系统功能模块主要包括以下十个部分:设备前期管理、设备资产管理、设备使用管理、设备保养管理、设备故障管理、设备点检维修管理、备品备件管理、资料管理、数据维护管理、系统管理。设备管理系统软件通过这十个功能模块的作用的充分发挥,帮助企业实现高效的设备管理与设备的有效配置,实现设备价值的充分发挥。
以下是乾元坤和设备管理系统功能模块的介绍:
一、设备前期管理功能模块
设备前期管理主要关注设备的采购、安装、调试等阶段,确保设备能够顺利投入使用,并满足生产需求。
(一)设备采购管理
设备采购管理负责设备购置及设备验收投产的核心业务环节。
1.采购申请管理:设备管理系统支持根据库存量及预设的采购规则自动生成采购申请,或由采购人员手动生成。
2.采购计划审核:对采购申请单进行审核管理,确保采购计划符合企业预算和实际需求。
(二)设备采购合同管理
设备采购合同管理负责辅助制定设备、备件的订货合同。它通常与采购计划审核模块相连,从审核通过的采购计划中选择购买件,并生成订货合同。该模块还支持合同的审核、签订、归档等全过程管理,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三)设备购置进厂验收记录
设备购置进厂验收记录模块负责监控订货合同的执行,管理已到货设备的入库。
1.到货入库监控:设备管理系统实时监控订货合同的执行情况,当设备到货时,自动触发入库流程。
2.催货通知单管理:对于未按期到货的设备,设备管理系统支持生成催货通知单,提醒供货商及时发货。
3.设备入库管理:对已到货的设备进行入库验收,记录设备的数量、规格、型号等信息,并生成入库单。
(四)设备安装调试验收移交单
设备安装调试验收移交单模块负责设备的安装调试及验收移交工作。它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设备安装:根据设备安装图纸和说明书,对设备进行安装和调试。
2.调试验收:对安装完成的设备进行调试,确保其性能符合设计要求。调试过程中,应记录设备的各项性能指标和调试结果。
3.验收移交:调试合格后,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验收,并填写验收移交单。验收移交单应详细记录设备的名称、型号、数量、安装调试情况、验收结果等信息。验收通过后,设备将正式投入使用。
二、设备资产管理功能模块
(一)台账管理
设备台账管理模块是设备资产管理的基础,它记录了设备的基本信息、备品备件信息、技术参数信息以及设备运行信息等。这些信息是设备后续管理、维护、保养和报废的重要依据。
1.固定资产台帐:记录企业所有固定资产设备的信息,包括设备名称、型号、规格、生产厂家、购置日期、使用部门、责任人等。
2.特种设备台帐:针对特种设备(如压力容器、锅炉、起重机械等)建立的专门台账,记录其特殊的安全要求、检验周期、使用证编号等信息。
3.工具使用卡片:记录工具的使用情况、保养记录、借用归还记录等。
4.低值易耗品卡片:记录低值易耗品的名称、规格、数量、单价、使用部门等信息。
(二)移装调动
设备移装调动模块负责设备在企业内部的调动或移位管理。当设备因工艺、生产任务变动需要移装时,应经过严格的审批流程,确保设备的合理调配和有效利用。
1.设备移装申请单:由工艺技术生产部门提出,原设备使用部门、设备调入部门会签,经设备部门同意,并报请主管厂领导批准后,才能实施移装。
2.设备平面布置图:记录设备的布局情况,随着设备的移装调动,及时更新设备平面布置图,确保设备位置的准确性。
(三)变动情况
设备变动情况模块记录设备的各种变动信息,包括设备移装调拨、闲置封存启用、报废等。
1.设备移装调拨单:记录设备的移装调拨信息,包括移装日期、移装原因、移装前后的位置等。
2.设备闲置\封存\启用台帐:记录设备的闲置、封存和启用情况,确保设备资源的合理利用。
3.设备报废台帐:记录设备的报废信息,包括报废日期、报废原因、报废设备的处理情况等。
(四)特种设备管理
特种设备管理模块针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要求,建立专门的台账和检修记录,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
1.特种设备台账:记录特种设备的基本信息、使用证编号、设计单位、安装单位、检定周期等信息。
2.特种设备定期检修记录:记录特种设备的定期检修情况,包括检修日期、检修内容、检修结果等。
3.特种设备检修状态提示图:以图形化的方式展示特种设备的检修状态,方便管理人员直观了解设备的检修情况。
三、设备使用管理功能模块
(一)专职责任信息
该模块主要负责设备维护维修任务的管理和安排。通过整合设备运行记录和维修人员工作记录,设备管理系统能够自动生成整体维修、维护任务进度的安排计划。根据任务的优先级和维修人员的工种情况,乾元坤和设备管理系统能够智能地分配维修工人,确保维修任务的及时、高效完成。

(二)设备巡检信息
设备巡检信息模块是确保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
1.设备技术状态检测表:记录设备的各项技术参数和运行状态,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提供依据。
2.重点设备定期巡检:针对关键设备,制定定期巡检计划,确保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
3.关键部位定期巡检:对设备的易损、易耗部位进行定期检查和修理,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三)设备运行时间
设备运行时间模块主要记录设备的运行情况,包括设备的故障、事故状况以及重点设备和生产工艺段设备的运转时间。通过监控设备的运行状况,设备管理系统能够及时发现设备可能存在的功能故障,并提醒企业进行必要的预防维修。这有助于降低设备的故障率,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四)设备故障管理
设备故障管理模块是设备使用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负责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巡检记录管理:巡检人员通过填写巡检记录,将巡检的主要内容及发生的情况记录在案。
2.设备故障表生成:根据巡检记录,设备管理系统自动生成设备故障表,方便对设备故障统计和分析。
3.设备运行时间统计:对设备的运行时间进行统计,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提供依据。
4.巡检人员管理:对进行巡检的人员信息进行管理,包括巡检人员的姓名、巡检时间、巡检地点等。
(五)设备事故管理
设备事故管理模块主要负责设备的安全生产管理。它包括以下几个子功能:
1.设备安全生产管理台帐:记录设备的安全生产情况,包括设备的检修记录、事故记录等。
2.设备安全事故报告单:当设备发生安全事故时,填写安全事故报告单,记录事故的原因、损失和处理情况。
3.设备安全事故隐患整改书:针对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定整改措施和计划,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4.设备安全生产检查记录:定期对设备进行安全生产检查,记录检查结果和整改情况。
四、设备保养管理功能模块
(一)保养计划
保养计划是设备保养管理的核心部分,旨在确保机械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随时可以投入运行。保养计划包括以下几个子功能:

1.设备保养计划管理:根据设备的运行状况、保养历史和保养周期,制定设备的保养计划,包括保养时间、保养内容、保养人员等。
2.设备保养报告单:在设备保养完成后,填写设备保养报告单,记录保养的详细情况,包括保养时间、保养费用、保养人员、保养结果等。
3.保养设备材料消耗记录:记录设备保养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配件的消耗情况,为设备的成本核算提供依据。
(二)保养记录
保养记录是保养人员在执行保养计划时建立的,用于记录设备的保养情况。保养记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保养时间:记录设备保养的具体时间。
2.保养内容:记录设备保养的具体内容,如清洗、润滑、检查、调整等。
3.保养人员:记录执行保养计划的人员姓名。
4.保养结果:记录保养完成后的设备状况,如设备是否正常运行、是否存在潜在故障等。
保养记录是设备保养管理的重要依据,它能够帮助企业了解设备的保养历史和维护状况,为后续的保养计划和维修决策提供依据。
(三)保养信息
保养信息是设备保养管理中的重要资源,它包括了设备的成本核算、故障率分析、老化倾向判断等方面的信息。通过保养信息的分析和利用,企业能够实现以下目标:
1.成本核算:利用保养信息中的材料消耗记录、维修费用等数据,进行设备的成本核算,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2.故障率分析:通过保养信息中的故障记录,分析设备的故障率和故障类型,找出设备故障的主要原因,为设备的改进和优化提供依据。
3.老化倾向判断:利用保养信息中的设备运行时间、维修历史等数据,判断设备的老化倾向和剩余寿命,为设备的更新和报废决策提供依据。
此外,保养信息还能够为人员调动和设备故障处理提供支持。当人员调动时,新的维修人员可以通过保养信息查询设备故障的处理方法,减少修理的时间。同时,保养信息还能够快速查出设备的主要部件型号、使用年限和消耗情况,便于企业及时补充和申报所需的材料和配件。同时,保养信息还能够为企业的财务管理、设备改进和优化以及人员调动提供支持。
五、设备故障管理功能模块
(一)设备故障与事故报告

1.设备故障报告单:当设备发生故障时,操作人员需要填写设备故障报告单。该报告单包括故障设备的名称、型号、故障发生的时间、地点、故障现象、故障影响范围等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维修人员快速定位故障,制定维修方案。
2.设备事故报告单:当设备故障导致严重事故时,需要填写设备事故报告单。该报告单除了包含故障报告单的所有信息外,还需要详细描述事故的性质、经过、造成的损失以及采取的应急措施等。这些信息对于事故的调查、分析和防范具有重要意义。
3.设备故障、安全事故代码:为了统一管理和分析设备故障和安全事故,可以建立设备故障和安全事故代码体系。每个故障或事故都有一个唯一的代码,方便后续的数据统计和分析。
4.设置设备事故日期、地点:在报告单中明确记录设备事故的日期和地点,有助于企业了解事故发生的具体情况,为后续的调查和防范提供依据。
5.事故性质及经过:详细描述事故的性质和经过,包括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影响等,有助于企业深入了解事故的本质,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
6.调查防范总结:在事故调查结束后,需要撰写调查防范总结。该总结包括事故的原因分析、责任认定、采取的防范措施以及后续的工作计划等。这些信息有助于企业从事故中吸取教训,提高设备管理的水平。
(二)故障诊断管理
1.建立设备故障诊断专家系统:为了提高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可以建立设备故障诊断专家系统。该系统基于设备的运行数据、故障历史、维修经验等信息,利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对设备故障进行智能诊断。
2.操作人员依据故障现象建立设备故障代码体系:操作人员可以根据设备的故障现象,建立设备故障代码体系。每个故障代码对应一种特定的故障现象,方便后续的数据统计和分析。
3.记录每次故障发生的情况:每次设备发生故障时,都需要记录故障发生的情况,包括故障现象、故障时间、维修人员、维修过程等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维修人员了解设备的故障历史,制定更有效的维修方案。
4.利用专家系统得出故障原因和维修方法:通过设备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可以快速得出故障原因和维修方法。维修人员可以根据专家系统的建议,快速定位故障并采取相应的维修措施,提高维修效率和准确性。
设备故障管理功能模块涵盖了设备故障与事故报告、故障诊断管理等多个方面。通过该模块的实施,企业能够实现对设备故障和事故的及时报告、分析和处理,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降低维修成本,确保安全生产。同时,故障诊断管理还能够提高维修效率和准确性,为企业的设备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六、点检维修管理功能模块
(一)设备劣化倾向管理
设备劣化倾向管理旨在通过预防性维修策略,减少设备故障的发生。这包括基于可靠性技术的定期维修和维护,以及维修计划的分解和自动生成预防性维修工作单。通过定期检查和评估设备的运行状态,可以及时发现设备的劣化趋势,从而采取相应的维护措施,避免设备故障导致的生产中断和经济损失。

(二)设备年检录入
为了确保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定期对设备进行点检是至关重要的。设备年检录入功能允许用户记录设备的点检结果,包括设备的运行状态、潜在故障点、维修历史等信息。这些记录为后续的设备管理和维修决策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三)设备点检标准
设备点检标准是实现设备点检制度的基础。它规定了设备点检的具体项目、检查方法、量化判定标准等,确保点检工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通过执行设备点检标准,可以及时发现设备的异常状况和劣化趋势,为设备的预防性维修提供依据。
(四)设备点检计划
设备点检计划管理功能根据预修规则和设备运行状态,自动生成设备的维修计划。这些计划可以辅助设备维修年度、季度和月度计划的制定和管理。同时,维修计划可以根据设备的实际情况进行自动调整,确保维修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五)维修作业标准
维修作业标准是检修人员执行维修工作的依据。它规定了维修作业的具体流程、工艺、工时和费用等信息,确保维修工作的规范性和高效性。通过执行维修作业标准,可以提高维修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降低维修成本。
(六)设备维修计划
设备维修计划管理功能涵盖了普通设备的修理周期维护、设备计划修理任务单、设备修理状态提示图等内容。通过制定详细的设备维修计划,可以确保设备的及时维修和保养,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七)维修派工单
维修派工单管理功能根据设备的运行记录和维修人员的工作记录,编制整体维修和维护任务进度的安排。通过根据任务的优先级和维修人员的工种情况来确定维修工人,可以确保维修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同时,该功能还支持对自动生成的预防性、预测性维修工单和手工录入的请求工单进行计划、审批、执行、检查和完工报告等流程管理,实现工单状态的全程跟踪。
(八)设备维修合同
设备维修合同管理功能用于记录设备维修的具体内容、维修期限、维修费用、付款方式等关键信息。通过以电子化的形式呈现维修合同,可以实现无纸化办公,提高合同管理的效率和便捷性。同时,也有助于确保维修工作的合法性和合规性,降低企业的法律风险。
(九)设备维修记录
设备维修记录管理功能允许用户录入设备的维修信息,包括维修时间、维修人员、维修内容、维修费用等。这些记录为后续的设备管理和维修决策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同时也有助于跟踪设备的维修历史和维护状态。
点检维修管理功能模块涵盖了设备的预防性维修、事后维修、点检管理、维修计划制定与执行等多个重要环节。通过该模块的实施,企业可以实现对设备的全面管理和维护,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降低维修成本,确保生产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七、备品备件管理功能模块
(一)备品备件主要功能

1.备件采购入库单:记录备件采购到货并入库的信息,包括备件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供应商、入库日期等。
2.设备备件消耗出库单:记录备件因设备维修或维护而消耗出库的信息,包括备件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使用设备、出库日期等。
3.设备备件库保管帐:详细记录备件的库存变动情况,包括入库、出库、库存盘点等,确保库存数据的准确性。
4.主要备件清单编码:对常用备件进行编码管理,便于快速查找和识别。
5.设备备件请购单:当备件库存不足或设备需要维修时,生成的备件请购申请单,用于向采购部门提出备件采购需求。
6.设备备件订购合同:记录备件采购过程中与供应商签订的订购合同信息,包括合同编号、备件名称、数量、价格、交货日期等。
7.设备备件库收支存对照:对比备件的入库、出库和库存情况,帮助管理人员了解备件的库存动态和消耗趋势。
(二)备件管理子功能
1.备件需求管理:根据设备的维修历史、维护计划和备件消耗趋势,预测备件的需求量,制定合理的备件采购计划。
2.备件领用管理:记录备件的领用情况,包括领用人员、领用时间、领用数量等信息,确保备件的合理使用和消耗。
3.备件入库管理:管理备件的入库流程,包括验收、入库、库存更新等操作,确保备件及时入库并准确记录库存数据。
4.备件出库管理:管理备件的出库流程,包括领用申请、审批、出库、库存更新等操作,确保备件按需出库并准确记录库存数据。
5.备件台账管理:建立备件台账,记录备件的详细信息,包括备件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存放位置、库存状态等,便于查询和管理。
6.备件盘点管理:定期对备件进行盘点,核对库存数据,确保库存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7.备件月末结转:在月末对备件的库存数据进行结转,生成库存报表,为下月的备件管理提供依据。
设备备品备件功能模块涵盖了备件管理的各个方面,从备件需求预测到备件库存盘点,从备件采购入库到备件消耗出库,实现了备件管理的全面化和信息化。通过该模块的实施,企业可以实现对备件库存的精细化管理,提高备件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为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提供有力的支持。
八、资料管理功能模块
(一)技术参考资料管理
1.设备档案建立与维护
设备管理软件系统依据设备标准分类信息,为企业建立全面的设备档案。这些档案涵盖了设备从规划、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全过程。档案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图纸、文字说明、凭证和记录等文件资料。通过收集、整理、鉴定等工作,这些资料被归档建立起一个动态的资料管理系统,方便随时查阅和更新。

2.档案资料操作
(1)增加:允许用户向设备档案中添加新的资料,如新设备的图纸、说明书等。
(2)删除:对于已过时或不再需要的资料,用户可以进行删除操作。
(3)修改:对于已有资料中的错误或需要更新的内容,用户可以进行修改。
(4)查询:提供便捷的查询功能,使用户能够快速找到所需的设备资料。
(二)设备供货厂商管理
1.技术参考资料与供应商关联
除了管理设备的技术参考资料外,设备管理系统还关注与设备相关的供应厂商信息。通过将设备运行使用情况和厂商售后服务状况进行集中管理,用户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供应商的情况。
2.供应商评估
设备管理系统允许用户对供应商的信誉、产品质量、供货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这些评估结果将被写入供应商档案,作为今后订货时的参考依据。这有助于企业筛选出优质的供应商,确保设备的质量和供货的稳定性。
3.供应商档案管理
为了更好地管理供应商信息,设备管理系统提供了供应商档案管理功能。这包括供应商的基本信息、联系方式、产品目录、历史合作记录等。通过这些信息,用户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供应商的背景和实力,为未来的合作提供参考。
设备资料管理功能模块不仅帮助企业建立了全面的设备档案和技术参考资料库,还提供了便捷的档案资料借阅管理和供应商评估功能。这些功能共同构成了企业设备管理的重要支撑体系,为企业的高效运营和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九、数据维护功能模块
(一)设备数据维护
1.用户数据管理
(1)备份用户数据:为了防止数据丢失,设备管理系统允许用户定期备份设备管理的相关数据。
(2)清理用户数据垃圾:设备管理系统自动或手动清理无用的数据垃圾,保持数据库的整洁和高效。
(3)用户数据初始化:在特定情况下,设备管理系统可以重置用户数据到初始状态,但应谨慎使用此功能。
2.设备档案管理
(1)设备管理岗位职能库:记录设备管理岗位的职责和职能,便于人员分工和协作。
(2)设备管理、维修人员档案库:存储设备管理和维修人员的个人信息和职责,便于管理和联系。
(3)设备管理文件资料库:保存与设备管理相关的文件和资料,如政策、流程、制度等。
(4)设备管理图片资料库:存储设备相关的图片资料,如设备外观、内部结构等。
(5)协作厂家资料信息库:记录与设备相关的协作厂家的信息和联系方式。

(二)报表功能模块
1. 设备管理综合报表
生成设备列表、设备运行统计表、设备故障分析表等,为设备管理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持。
2. 维修成本核算报表
凭借工作单上的人员时间、所耗物料等信息,汇总维修任务成本,进行实际成本与预算的分析比较。
3. 设备费用管理报表
记录设备材料消耗、修理项目费用等,实现设备费用的综合管控。
(三)查询统计模块
1.统计分析管理
对设备运行记录、停机记录等原始数据进行分析,评估设备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2.设备分类代码与编号管理
维护设备分类代码、编号名称统一目录等,确保设备信息的规范性和一致性。
3.查询功能
(1)按设备种类查询:动态添加设备种类到下拉列表,用户选择后查询符合条件的设备信息,并可导出为Excel。
(2)按故障情况查询:用户选择时间段,查询该时间段内检修的设备情况,并可导出为Excel。
(3)按报废情况查询:用户选择时间段,查询该时间段内设备的报废情况,并可导出为Excel。
4.报表生成
生成设备的三率报表、维修成本报表、状态报表等,为设备管理和决策提供量化依据。
设备数据维护功能模块涵盖了设备数据的全面维护、报表生成以及查询统计等多个核心功能,为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十、系统管理功能模块
(一)帐套管理
1.帐套设置:建立和维护设备管理的帐套,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数据迁移与合并:在不同帐套之间进行数据的迁移和合并操作。

(二)用户、角色与权限管理
1.用户管理:添加、删除和修改用户信息,确保用户身份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2.角色管理:定义不同的角色,并为每个角色分配相应的权限。
3.权限管理:控制用户对设备管理系统的访问和操作权限。
(三)接口管理与二次开发
1.接口管理:设备管理系统与其他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和集成,如ERP、MES等。
2.二次开发:提供开发工具和接口,允许用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定制开发。
(四)工作流设置与数据备份
1.工作流设置:定义设备管理工作的流程,如报修流程、维修流程、审批流程等。
2.数据备份:定期备份设备管理系统的数据,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恢复性。
(五)日志管理
1.操作日志记录:记录用户在设备管理系统中的操作行为,便于后续审计和追踪。
2.异常日志记录:记录设备管理系统中的异常情况,便于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通过这些功能模块的综合运用,设备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对设备全生命周期的全方位管理,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从而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欲了解更多设备管理系统信息内容,请点击设备管理系统产品或设备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温馨提示:如果您在设备管理系统选购、实施、维护等方面遇到疑难问题,欢迎联系乾元坤和设备管理系统软件技术工程师,他们会给您详细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