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煤矿井下设备管理系统的定义
煤矿井下设备管理系统是针对煤矿“高风险、高投入、设备密集”的行业特性,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与自动化技术,对井下采煤机、掘进机、通风设备、运输系统等关键设备的全生命周期(采购、安装、运行、维护、报废) 进行数字化、智能化、动态化管理的专业平台。其核心目标是解决井下设备“种类多、地域分散、状态多变、安全要求高”的管理痛点,通过“数据驱动+智能决策”实现设备利用率提升20%-30%、故障停机时间减少40%、维护成本降低25%,保障井下作业安全与生产连续性,是煤矿从“传统运维”向“智慧矿山”转型的核心支撑。

二、煤矿井下设备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
乾元坤和煤矿井下设备管理系统围绕“安全优先、效率至上”设计,形成“监测-维护-应急-优化”闭环管理:
功能模块 | 核心内容 | 应用价值 |
设备台账数字化管理 | 建立井下设备电子档案,记录型号、安装位置、参数、供应商、维修历史等信息,支持二维码/RFID扫码查询,关联井下巷道分布图与设备布置CAD图纸。 | 替代纸质台账,解决“设备分散、信息滞后”问题,实现设备全生命周期可追溯。 |
智能巡检与预防性维护 | 基于设备运行时长、环境参数(如粉尘、湿度)自动生成巡检计划(如月度齿轮箱润滑、季度电机绝缘检测),通过移动端APP推送任务,巡检人员现场上传数据与照片,系统自动校验完成情况,杜绝“虚假巡检”。 | 变“事后维修”为“事前预防”,降低突发故障风险,延长设备寿命3-5年。 |
实时状态监控与故障预警 | 通过振动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电流互感器等采集设备运行数据(如轴承温度、液压系统压力、电机振动频率),AI算法实时分析数据,异常时(如温度超标、振动异常)自动触发声光报警,推送短信至责任人。 | 缩短故障发现时间至分钟级,避免设备“带病运行”导致的安全事故(如瓦斯超限环境下的电气故障)。 |
备件库存与智能调度 | 实时监控井下备件库(如液压支架立柱、截齿)库存水平,设置安全阈值自动触发补货申请,关联维修工单实现“维修-领料”闭环,支持跨矿井设备调剂,减少闲置与重复采购。 | 降低库存资金占用15%-20%,避免因备件短缺导致的停机(如采煤机截齿磨损无替换件)。 |
安全合规与应急联动 | 自动记录设备检测、维保数据,生成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合规报告;故障发生时,自动调取设备位置、附近逃生路线、应急备件库存,辅助指挥中心快速决策。 | 满足煤矿安全监察要求,提升井下事故应急响应效率,为救援争取关键时间。 |
大数据分析与效能优化 | 通过OEE(设备综合效率)、MTBF(平均无故障时间)等指标,分析设备利用率、能耗趋势、维护成本占比,为设备更新、产能调配提供数据支撑(如淘汰高耗能电机)。 | 推动管理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优化资源配置。 |
三、煤矿井下设备管理系统的应用场景
1.井下高风险设备监控
对采煤机、掘进机等核心设备进行实时振动、温度监测,预测齿轮箱、轴承等关键部件故障,避免在瓦斯突出危险区域发生机械火花引发爆炸。
2.预防性维护计划执行
针对井下通风机、水泵等“保命设备”,基于运行时长(如累计运行500小时)自动生成保养工单,确保通风系统风压稳定、排水系统无堵塞。
3.应急故障处理
当井下胶带运输机突发断带时,系统自动定位故障位置,推送维修工单至最近的维护班组,并调取备用运输机启动方案,减少停产时间。
4.备件跨矿调剂
某矿液压支架立柱损坏,系统查询到相邻矿井有闲置备件,自动生成调拨单,通过井下物料运输系统快速调配,避免等待外部采购导致的生产中断。
四、煤矿井下设备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1.AI深度赋能预测性维护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分析设备历史故障数据与实时工况,实现“故障原因精准定位+剩余寿命预测”(如电机轴承磨损趋势预测准确率达90%以上),替代传统定期维护。
2.数字孪生远程运维
构建井下设备数字孪生模型,通过实时数据映射设备物理状态,支持远程模拟维修流程、测试参数调整效果(如虚拟调试采煤机截割速度),减少井下人员暴露风险。
3.物联网与5G融合
采用5G+边缘计算技术,实现井下设备数据“毫秒级传输”,支持高清视频监控与远程控制(如地面调度中心远程操作掘进机),解决井下信号弱、延迟高问题。
4.绿色节能与低碳管理
通过能耗数据分析识别高耗能设备,结合AI算法动态调整运行参数(如通风机变频调速),助力煤矿企业实现“双碳”目标,降低单位产能能耗10%-15%。
5.政策驱动下的合规强化
随着《煤矿智能化发展指导意见》等政策落地,系统将进一步整合“安全监测、人员定位、应急广播”等系统,形成“设备-人员-环境”一体化安全管控平台,满足监管部门“实时数据上传”要求。
总结
乾元坤和煤矿井下设备管理系统通过“数字化台账+智能监测+预测性维护+应急联动”,已成为保障煤矿安全生产、降本增效的核心工具。2025年,随着AI、数字孪生与5G技术的深度渗透,系统将更聚焦于“少人化运维、远程化管控、低碳化运营”,推动煤矿行业向“安全、高效、智能、绿色”的智慧矿山加速转型。
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点击设备管理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