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0S精细化管理的概念
10S精细化管理是在传统5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基础上,结合设备管理全场景需求扩展而来的系统化、数字化管理方法论,核心是通过“标准化、流程化、数据化”实现设备管理从“基础规范”到“智能优化”的升级。其十大要素包括: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afety)、节约(Saving)、服务(Service)、满意(Satisfaction)、坚持(Shikoku)。
在设备管理系统中,10S并非独立模块,而是通过物联网感知、数字化流程、智能分析工具将各要素融入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最终实现“设备可控、效率提升、成本降低、风险可控”的目标。
二、10S精细化管理与系统功能映射
10S精细化管理的每一项要素均需依托设备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落地,形成“管理目标-系统工具-业务场景”的闭环:
10S要素 | 核心定义 | 设备管理系统支撑功能 | 应用场景示例 |
1.整理 ( Seiri ) | 区分“必要/不必要设备”,清理闲置、报废资产,优化资源配置。 | 设备台账管理(闲置设备标签化)、报废处置流程(自动触发闲置预警)。 | 系统自动识别连续3个月未使用的设备并标记“闲置”,推送调拨/报废建议,某工厂通过此功能减少闲置资产18%。 |
2.整顿(Seiton) | 设备、备件“定置、定量、定责”,确保取用高效、位置明确。 | 二维码/RFID定位(扫码查看设备位置)、备件库位管理(智能货架+库存预警)。 | 维修人员扫码即可查看设备所在车间/工位,备件库通过系统指引快速定位轴承、滤芯等物料,取用时间缩短70%。 |
3.清扫 ( Seiso ) | 定期清洁设备内外环境,消除灰尘、油污等隐患,预防故障。 | 巡检点检管理(自定义清扫任务模板)、移动端拍照留痕(清洁记录可视化)。 | 风电企业通过系统生成“叶片清洁计划”,巡检人员扫码上传清洁前后对比照片,设备故障率降低25%。 |
4.清洁(Seiketsu) | 将整理、整顿、清扫标准化,形成长效机制,避免反复。 | 标准化流程配置(清扫周期自动提醒)、数据看板(清洁任务完成率统计)。 | 某医院通过系统固化“手术器械消毒流程”,清洁标准执行率从85%提升至100%,感染风险下降40%。 |
5.素养(Shitsuke) | 培养员工规范操作、主动维护的习惯,提升全员管理意识。 | 培训管理(设备操作视频库)、考核记录(技能认证与操作合规性评分)。 | 新员工通过系统学习设备操作SOP并完成在线考核,上岗周期缩短50%,误操作导致的故障减少60%。 |
6.安全(Safety) | 识别设备运行风险,规范操作流程,预防安全事故。 | 安全巡检(风险点 checklist)、异常预警(振动/温度超标自动报警)、操作权限管理(分级授权)。 | 化工企业通过系统设置“高压设备操作权限”,非授权人员扫码操作时触发声光报警,全年安全事故为零。 |
7.节约(Saving) | 降低设备能耗、备件消耗、人工成本,实现资源最优配置。 | 能耗分析(实时监测水/电/气数据)、备件库存优化(安全阈值自动补货)、OEE效能分析(提升利用率)。 | 某汽车工厂通过系统分析电机能耗曲线,调整生产排程后,单台设备日耗电量减少12度,年节约电费超50万元。 |
8.服务(Service) | 提升设备对生产、运维、客户的支撑能力,保障业务连续性。 | 维修工单管理(智能派单+进度跟踪)、客户满意度评价(维修后扫码评分)。 | 物流仓库通过系统实现叉车故障“15分钟响应、2小时修复”,客户订单履约率提升至99.5%。 |
9.满意(Satisfaction) | 满足员工、管理层、客户对设备管理的体验需求,提升整体满意度。 | 移动端APP(扫码报修/巡检)、自定义报表(管理层决策看板)、客户投诉闭环管理。 | 某电子厂通过系统移动端报修功能,员工报修响应时间从4小时缩短至30分钟,员工满意度提升至92分。 |
10.坚持(Shikoku) | 持续优化10S流程,通过数据反馈迭代管理策略,形成长效机制。 | 流程引擎(低代码配置优化规则)、BI分析(10S实施效果趋势图)、PDCA循环管理模块。 | 某集团型企业每季度通过系统分析10S各要素达标率,针对性优化清扫周期、备件库存阈值,设备综合效率(OEE)年提升5%。 |
三、10S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方法与步骤
10S精细化管理的实施需结合设备管理系统分阶段推进,核心是“工具赋能+流程固化+数据驱动”:
1.标准化体系搭建(1-2个月)
目标:明确10S各要素的执行标准与责任分工。
系统操作:
在设备管理系统中配置“10S标准模板”,如清扫任务(频次、责任人、检查项)、安全巡检(风险等级划分、应急处理流程)。
通过低代码平台自定义表单(如《设备整顿定置图》《备件安全库存表》),支持业务人员直接维护标准。
2.数字化工具部署(2-3个月)
目标:实现10S管理全流程线上化、移动化。
系统操作:
物联网感知层:关键设备安装振动、温度传感器(如电机、齿轮箱),实时采集数据支撑“清扫、安全、节约”要素。
移动化工具:通过系统APP实现“扫码点检、拍照上传、工单流转”,例如巡检人员用手机扫码完成设备清洁记录,自动同步至系统。
3.全员培训与试点推广(3-4个月)
目标:确保员工掌握10S标准与系统操作,验证流程可行性。
系统操作:
在系统中搭建“10S培训知识库”,嵌入设备操作视频、考核题库,新员工需通过在线考试方可上岗。
选择1-2个标杆车间试点,通过系统跟踪10S任务完成率(如整顿达标率、清扫及时率),优化后全厂区推广。
4.数据驱动优化(长期)
目标:通过数据分析发现10S实施瓶颈,持续迭代管理策略。
系统操作:
利用BI报表分析关键指标(如设备故障率、备件消耗成本、员工满意度),识别短板(如“节约”要素中能耗过高的设备)。
基于AI算法优化规则,例如系统自动调整高耗能设备的保养周期,或根据历史数据动态更新备件安全库存阈值。

四、10S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效果与价值
通过设备管理系统落地10S精细化管理,企业可实现多维度价值提升:
1.效率提升
设备取用时间缩短70%,维修响应速度提升50%(某物流企业案例)。
2.成本降低
能耗下降15%-20%,备件库存资金减少25%(某制造企业案例)。
3.风险可控
安全事故率降低90%,合规审计通过率100%(某医疗设备案例)。
4.员工赋能
从“被动执行”到“主动参与”,10S任务自主完成率提升至85%以上。
总结
10S精细化管理是设备管理系统从“功能工具”向“管理中枢”升级的核心方法论,其本质是通过数字化手段将管理标准转化为可执行、可监控、可优化的流程。企业需结合自身设备特性与系统功能,分阶段落地10S要素,最终实现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精益化、智能化、可持续化”管理。
欲了解更多,请点击设备管理系统。
温馨提示:如果您在设备管理系统选购、实施、维护等方面遇到疑难问题,欢迎联系乾元坤和设备管理系统软件开发技术工程师,他们会给您详细的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