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元坤和设备管理系统行业资讯

扫描锂电设备行业:智能制造大潮下的特色企业生态体系

日期:2024-12-19

乾元坤和编辑

众所周知,中国制造业整体尚处于由工业2.0向工业3.0过渡阶段。不同行业、地区和企业间的自动化程度及信息化能力存在巨大差异,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这也使得中国制造型企业在向智能制造的转型过程中,将呈现多样化的表现。

实现中国的智能制造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按照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理念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并不仅仅是少数龙头企业的任务,也需要众多中小企业参与进来,全产业链、全环节推进,形成整合大中小特色企业的生态体系。

在此背景下,锂电设备作为生产锂电池必需的工具,发展势头引人关注。从工艺角度对锂电设备国产化程度的分析如下:

前段设备:关系电池核心性能 国外设备占优

锂电池前段工艺的结果是将锂电池正负极片制备完成。前段设备,如搅拌机、涂布机、辊压机、分条机等是电池制造过程的核心设备,是整条产线的重中之重。比如,高质量搅拌是后续涂布、辊压工艺高质量完成的基础,而分切过程中产生毛刺则后续装配、注电解液等程序、甚至是电池使用过程中将出现安全隐患。

前段设备对电芯的性能影响较大,虽然国产化程度不断加深,但国产设备在效率、精度、稳定性等方面与国外还存在一定差距,涂布机尤为明显,目前高端涂布机仍然大量依赖进口。搅拌和轧辊设备的国产化率则较高。

中段设备:效率先行 国内外设备竞争集中地

锂电池制造过程中,中段工艺主要是完成电池的成型,主要工艺流程包括制片、极片卷绕、模切、电芯卷绕成型和叠片成型等,是当前国内外设备厂商竞争比较激烈的一个领域。

目前,动力锂电池的电芯制造工艺主要有卷绕和叠片两种,圆柱和方形电池主要采用卷绕工艺生产,软包电池则主要采用叠片工艺。由于卷绕工艺可以通过转速实现电芯的高速生产,而叠片技术所能提高的速度有限,因此,目前国内动力锂电池主要采用卷绕工艺为主,各设备企业的竞争主要是围绕设备的效率进行。

后段设备:分容化成是核心 国内设备占优

锂电后段生产工艺主要为分容、化成、检测和过程仓储物流自动化等工序。化成和分容作为后段工艺中最主要环节,对成型的电池进行激活检测,由于电池的充放电测试周期长,因此设备的价值量最高。化成和分容通常由自动化分容化成系统完成。

由于后段设备国内外差距较小,锂电企业制造设备装配国产化程度极高,在化成分容检测环节的设备国产率已超过 90%,竞争主要集中在国内品牌之间。

温馨提示:欲了解更多关于企业资源管理的内容,请点击乾元坤和设备管理系统

相关文章:

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