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系统的广泛应用为状态检修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状态检修注重对设备个性的把握,通过对个体的实际试验数据分析、缺陷情况、运行情况、历史数据等加以综合判断,给出该设备的综合状态评价。
设备管理系统对每台设备生成一个“身份编号”,并记录设备的所有基本信息。如:设备台账、图纸、技术资料和有关设备的运行、检修、试验数据资料,曾经发生过什么缺陷,哪些维修人员对它进行过怎样的处理,处理设备的具体部件,使用的备品情况等。系统内还存储了所有设备各类相关运行数据及在线监测数据。如断路器故障开断电流,故障跳闸累计,红外测温记录等运行参数。
由于判断设备状况不仅仅是对“限值”的比较,更多是对设备状态的发展趋势进行监测。在实际运行中,趋势比“限值”更重要,特别在固定的“限值”不能确定的场合,对状态趋势的监视和判断将更有用。当系统中存储了设备历年来的运行记录及试验记录,就可以对设备的状态进行横向(同一类设备之间)和纵向(同一台设备不同时期之间)比较分析,再结合设备缺陷及检修情况,状态检修专家系统就可以籍此对设备情况作出准确的评价。因此,管理人员就能够随时、准确的判断出某台设备的运行情况,并及时做出相应处理。
若某台设备需要进行检修,管理人员也可通过设备管理系统查找要进行维修设备详尽的历史缺陷信息和维护信息并同时获得设备的全部运行数据和相关的各种技术指标。通过对这些长期累积的数据分析,管理人员就可以既发挥主观能动性又不失客观的进行消缺工作的安排。这样,设备的消缺方案就变得更加完善和有针对性。
了解更多设备管理系统相关信息,请点击设备管理系统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