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元坤和生产管理系统行业应用

电力生产管理系统

日期:2025-07-18

乾元坤和编辑

一、电力生产管理系统定义与价值

电力生产管理系统(EPMS) 是针对发电企业设计的智能化管理平台,通过整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实现电力生产全流程(发电计划、运行监控、设备管理、安全管控、燃料管理、环保达标等核心业务)的数字化管控。其核心价值在于:

提升生产效率:通过优化发电调度与设备运行策略,提高机组负荷率与发电量。

降低运营成本:减少燃料浪费与非计划停机,年运营成本降低15%-20%。

支持碳中和目标:集成碳足迹追踪与能效优化,助力发电企业实现绿色转型。

合规与安全:满足国内外政策标准(如《电力安全生产行动计划》、欧盟CBAM),提升安全生产水平。


电力生产管理系统

二、电力生产管理系统功能模块

1.生产计划与调度管理

发电计划制定:基于负荷预测、燃料库存、设备状态等数据,生成日/周/月发电计划。

实时调度优化:通过AI算法动态调整机组出力,响应电网调峰需求(如燃煤机组深度调峰、储能系统充放电)。

案例:某电厂通过实时调度系统,将机组负荷率提升至92%,年发电量增加5000万千瓦时。

2.设备运行与健康管理

实时监测与预警:部署振动、温度、压力等传感器,实时监控设备运行状态(如汽轮机轴承温度、锅炉燃烧效率)。

预测性维护:基于LSTM神经网络等AI模型,预测设备故障并生成维护计划(如风机齿轮箱故障预测准确率达90%)。

数字孪生监控:构建设备三维数字孪生模型,实现运行状态可视化与模拟优化(如锅炉燃烧过程仿真)。

3.燃料与物料管理

燃料采购与库存优化:基于发电计划与市场价格,动态调整燃煤/燃气采购策略,减少库存积压。

燃料质量监控:通过在线检测设备(如燃煤热值分析仪),实时监控燃料质量,确保燃烧效率。

案例:某燃煤电厂通过燃料质量监控系统,将燃煤热值波动控制在±2%,年燃料成本节省800万元。

4.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

质量指标监控:实时监测发电质量参数(如电压、频率、谐波),确保符合电网标准。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建立安全风险数据库,对高风险作业(如汽轮机检修、高空作业)进行分级管控。

事故案例库:集成国家能源局公布的典型执法案例(如汽轮机损坏事故、风电项目违规施工),提供经验教训与预防措施。

5.碳足迹追踪与能效优化

碳数据采集:集成SCADA、在线监测装置等数据源,实时追踪发电过程碳排放(如燃煤电厂的CO₂排放、风电场的隐含碳)。

碳足迹存证:采用Hyperledger Fabric联盟链,实现碳数据全生命周期存证,支持零知识证明(ZKP)技术确保数据隐私。

能效优化:结合峰谷电价策略,优化设备运行时段(如燃煤机组调峰、储能系统充放电),降低电费支出10%-15%。

电力生产管理

电力生产管理


三、电力生产管理系统架构与技术

1.技术架构

感知层

部署智能电表、传感器(温度、振动、压力等)、RFID标签等设备,支持多协议通信(如RS-485、Modbus、IEC 61850、5G、LoRa)。

案例:某燃煤电厂部署量子传感器,实现磨煤机颗粒度实时监测,精度提升50%。

网络层

通过5G、LoRa、光纤等通信技术,实现设备互联与数据传输。

部署边缘计算网关,实现数据预处理与本地决策(如风电场边缘节点实时处理叶片振动数据)。

平台层

大数据分析:采用Hadoop、Spark等技术,处理海量生产数据,生成设备健康报告与碳足迹图谱。

AI模型训练:基于TensorFlow、PyTorch等框架,训练发电计划优化与故障预测模型(如LSTM、随机森林)。

区块链存证:集成Hyperledger Fabric,实现碳数据与生产记录的不可篡改记录。

应用层

核心功能模块:生产计划、设备监控、燃料管理、质量控制、碳管理等。

集成接口:支持与ERP、MES、SCADA等系统无缝对接,实现数据共享与流程协同。

2.关键技术

数字孪生技术

构建设备高精度虚拟模型,实现运行状态实时映射与模拟优化(如锅炉燃烧过程仿真、风电场气流模拟)。

案例:某电厂通过数字孪生系统优化锅炉燃烧策略,热效率提升3%,年节省燃料成本200万元。

物联网(IoT)

通过传感器与设备互联,实现实时数据采集与远程控制(如通过5G网络远程调整风电场风机桨距角)。

大数据与AI

数据分析:采用Hadoop、Spark等技术,处理设备运行数据,生成健康评估报告。

预测性维护:基于随机森林、LSTM神经网络等算法,预测设备故障(如汽轮机叶片裂纹预测准确率达92%)。

区块链技术

实现碳数据存证与生产记录追溯,确保数据不可篡改(如某电厂通过区块链存证,碳审计周期从30天压缩至4小时)。

四、电力生产管理系统政策合规与标准对接

1.国内政策

《电力安全生产行动计划(2025-2027)》:要求发电企业建立覆盖生产全流程的安全管理体系,强化设备状态监测与应急处置能力。

《能源重点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实施方案》:推动火电设备“三改联动”(节能、供热、灵活性改造),到2027年设备投资增长25%以上。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规范发电企业碳数据报送与配额清缴流程,确保碳市场合规运营。

2.国际标准

ISO 55000系列标准

ISO 55001:指导发电企业建立资产管理体系,涵盖设备采购、运行、维护、报废全流程。

ISO 55002:提供资产管理体系实施指南,强调数据驱动决策与持续改进。

欧盟CBAM碳关税

要求发电企业提供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数据,支持碳成本抵扣(如某电厂通过区块链存证,碳关税抵扣率提升至85%)。

五、电力生产管理系统实施步骤

1.实施步骤

需求分析:明确发电企业生产管理目标(如提升效率、降低碳排),确定核心功能模块与技术要求。

系统部署

数据治理:梳理设备编码体系,完成历史数据迁移与初始化设置。

硬件部署:安装传感器、边缘计算网关等设备,搭建私有云平台。

培训与推广:对系统使用人员进行操作培训,制定推广计划,确保各部门协同。

持续优化:收集用户反馈,对系统进行功能优化与性能调整,确保长期稳定运行。

、电力生产管理系统实施效益

典型案例:某600MW火电厂应用后,机组发电煤耗从305g/kWh降至292g/kWh,年节约标煤1.5万吨;非计划停运次数从年均3次降至0次,年增加发电量超8000万kWh。

管理效率:生产报表生成时间从4小时缩短至10分钟,检修成本降低18%,燃料验收争议率下降90%。

合规保障:通过国家能源局“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评审,环保排放数据100%达标,避免罚款风险。

该方案支持模块化部署(如优先上线“运行监控+设备管理”),可适配火电、核电、新能源电站等不同场景,提供定制化开发服务(如“虚拟电厂协同调度”“氢能发电监控模块”)。

指标

实施前

实施后

提升幅度

设备故障率

1.5%

0.15%

-90%

运维响应时间

6小时

30分钟

-91.7%

年度维护成本

800万元

560万元

-30%

系统可用性

99.0%

99.99%

+0.99%

碳审计周期

30天

4小时

-99.3%

碳交易收入

0

300万元

+100%

七、总结

电力生产管理系统通过“感知-分析-决策-执行”闭环架构,整合物联网、大数据、AI与区块链技术,实现发电生产全流程智能化管理。方案已在燃煤电厂、风电场、核电厂等场景广泛应用,可显著提升生产效率(负荷率提升至92%)、降低运营成本(15%-20%),并满足国内外政策与标准要求,是电力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支撑平台。

欲了解更多生产管理系统信息内容,请点击生产管理系统生产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温馨提示:如果您在MES系统选购、实施、维护等方面遇到疑难问题,欢迎联系乾元坤和MES系统软件技术工程师,他们会给您详细的解答 

相关文章:

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