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生产管理系统
近年来,随着科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与普及,电厂生产管理系统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总体水平仍有待提高,与国内外信息化先进企业相比存在差距,在企业级信息系统建设、信息资源有效利用、信息化支撑公司发展能力等方面急需进一步加强。
电厂生产管理系统
电厂生产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电厂生产管理系统的主体业务对象——电网,是电网中的变压器、开关、线路、杆塔等设备和设施的汇总体。电力生产信息系统的第一任务就是应该把“电网数字化”,提供一个全面、一致、准确的电网数字模型。事件/事务是电力生产过程中的日常记录,是记录电网状态的各类事件和为了保证电网生产安全和客户满意的一系列企业活动,如运行事务、检修事务、安全监督事务、客户投诉服务事务等。信息系统的任务是及时、准确记录每一个事件/事务。企业资源是生产活动中牵涉到的各类资源,如人力、物资、资金、工器具、外部服务等;可以把电网作为一种企业资源,但本文为了把服务主体和服务客体分开,企业资源只反映服务客体。
电厂生产管理系统定位及功能实现
现有系统在建设时的定位和目标普遍停留在专业的生产业务管理,关注业务流程规范和专业化应用,没能把安全生产管理置于企业经营的层面。而且这些系统大都以部门业务为功能需求,侧重在某些相对独立的专业模块上,属于部门级的应用系统,并缺乏对一些重要业务操作的支持。
电厂生产管理系统信息化架构方面
各系统由于开发的厂商选择不同,因此在数据结构上完全不同,无法支持全局性生产信息管理以及数据共享和分析,造成了相互独立的信息孤岛;
电厂生产管理系统管理方面
各系统在总的生产管理模式一致的前提下都有各自的特点,甚至有些单位内部的业务系统还存在多个版本、多个数据库等问题,很难为高层次决策分析提供完整、及时、准确的基础数据;
电厂生产管理系统技术方面
电厂生产管理系统的软、硬件平台大多是根据系统建设当时的业务量以及各自的实际情况选择,不能满足日益提高的应用要求。以上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缺少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在系统实施过程中对业务及功能需求的把握不准确、系统的设计缺乏整体考虑和灵活性等。随着科技信息的迅速发展,信息化建设也成了电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它遵循山东电力集团公司“一强三优’’的企业发展战略,结合十一五期间集团公司的发展目标和总体要求。
了解更多,请点击乾元坤和生产管理系统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