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元坤和EAM系统应用

宋文阁:高校企业国有资产体制改革的路途仍很艰难

日期:2023-10-20
乾元坤和编辑

乾元坤和编辑

“校办企业体制改革至少需要3-5年,甚至更长时间。利益的调整、界定、分摊是一件极为复杂的事情。”谈及校办企业改革的难点时,上海财经大学500强研究中心宋文阁博士坦言。


5月1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高等学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对高等学校所属企业进行全面清理和规范。

根据会议要求,高等学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要坚持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方向,尊重教育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对高校所属企业进行全面清理规范,理清产权和责任关系,分类实施改革工作。

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的许多高校开始兴办高新技术企业,一些教育管理部门甚至将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列为大学办学的重要评估指标。

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高校校办企业已经成为了资本市场的庞然大物。然而,校办企业产权不清、管理混乱、监管模糊的问题也一直与之如影相随,甚至成为高校腐败的温床。

宋文阁曾长期从事国有资产监督工作,对国资国企改革发展与资本运营有着具体研究,是国资国企改革的见证者和研究者。在他看来,此次改革的核心目标便是坚持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方向,将经营性国有资产纳入统一监管体系。

改革的方向已定,但宋文阁认为,改革的路途仍然道阻且长:“高校企业国有资产体制改革路途仍很艰难,国资委、教育部或是财政部,任何一家或许都无法单独推动校企体制改革,这需要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

记者:5月1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高等学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您如何理解这份指导意见?

宋文阁:《指导意见》的主要精神是要坚持国有资产管理改革方向,尊重教育和市场经济规律,对高校所属企业进行全面清理规范。这意味着高校企业的经营性国有资产都要纳入统一监管,“规范”便是指要规范高校所属企业的监管、运营和收益,理清产权与责任关系。

这应是国家的一个顶层设计,是党中央将高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纳入重要日程。但具体怎样纳入统一监管、怎样进行规范,目前为止,还没有统一的实施路径和具体案例。

但这一改革设计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我统计了一下,目前在上市公司中,有30余家属于高校企业性质,高校是具体的出资人,这些企业集中于发达地区的高校密集区,包括清华紫光、北大方正等。这表明高校密集区,尤其是双一流高校是高校资产比例高的地区。

目前高校资产大约有4500亿,这些企业的原始资产来源主要以高校财政拨入的资产为主,之后通过各类资本运营方式迅速膨胀和壮大。比如市值超过800亿的科大讯飞,有着750亿规模的紫光股份、500亿规模的方正证券,这些企业都已经发展成为资本市场中市值规模及资产体量较大的上市公司。

记者:2015年北大方正集团主管被查,引起舆论震动。校办企业成为高校腐败的温床,这暴露出校办企业在产权、管理、监管体制等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宋文阁:目前高校的校办企业,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高校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可能就是企业的董事长或者总经理,这种体制下校企资产缺乏有效监管,企业财务收支缺少资产监督,容易形成“小金库”或资金开支自留地。高校资产的家底数有多少、由谁来监管,无论高校或主管部门仍然没有清晰的方向,校企资产或产权处于财政部门、教育部门、国资委的监管模糊地带。

从大的方向上,我们将校办企业界定为国有资产,这个并没有分歧,但具体层面并非如此。企业上市时,很多股份都量化给高校教授等个人,也有与高校利益关联的相关机构。或许存在产权不清、底数不清、利润分配不清、管理混乱等突出问题,高校企业仍然无法走向市场化。

这也造成了高校腐败的滋生。除了北大方正外,还有一个案例。2014年,中央巡视组在巡视复旦大学时,发现的一个问题便是,学校对校办企业监管不力,更有造成贪污腐败、挪用科研经费等问题。

记者:2005年开始,教育部曾对高校校办企业有过一次大规模的改制重组和规范管理工作。这一次深改委会议对校办企业体制改革重新强调。2005年开始的校办企业改革取得了怎样的成果,又有哪些不足?

宋文阁:当时的校办企业体制改革已明确了关于监管问题的改革目标、有了顶层设计,但十余年间,高校企业资产的监管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这实际上也是改革的顶层设计常常需要面对的一个执行力的问题,顶层设计很美好,但改革进入深水区,没有具体路径,难以推进并取得预期成效。

很多细节问题还没有理清。其中,国有企业目前的监管方向是以管资本为主,可设立或构建国有资本投资、经营公司,这本质上是一种资本平台公司。对于高校企业而言,是否也要走上这条改革路径,是否还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实际上并没有统一的共识。另外,资不抵债的校办企业是否要继续经营?如何对高校企业全面清理规范?如何去摸清家底,摸清户数?如何认定不良资产?也一直没有明确的实施细则与操作方法。

高校企业国有资产体制改革路途仍很艰难,国资委、教育部或是财政部,任何一家或许都无法单独推动校企体制改革,这需要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

记者:此次深改委二次会议提出的校办企业改革与过往的相关改革有何异同?将对高校校办企业产生怎样的影响?

宋文阁:这一次的国资国企改革也试图将校办企业资产纳入国资监管范畴,大调子已经定了下来,也就是坚持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方向,将经营性国有资产纳入统一监管体系。但仍然有许多问题难以解决。如《企业国有资产法》没有明确提及将校企资产纳入国有资产监管范围,因此校企体制改革在法律上没有依据。另外,这在实践过程中也缺少具体的案例范本。

校办企业改革的战略方向是正确的,但实现的路径与操作还很遥远且不清晰。我们不仅需要摸清高校校办企业户数、家底,究竟有多少国有资产?有多少是不良资产、多少是经营权外包或租赁的校办企业,如何分清经营性资产与高校的事业单位资产等。

个人认为,校办企业体制改革至少需要3-5年,甚至更长时间。利益的调整、界定、分摊是一件极为复杂的事情。目前中国有万所高校,一般高校或大或小都办有所属企业,完全摸清资产负债损益情况需要较长的时间,清产核资也需要较长时间,规范管理也需要较长时间。

我的建议是在国资委之下专设高校企业资产监管机构,比如高校资产监管委,对高校资产进行专门监督管理,履行出资人职责。同时,选出一批既懂高校教育规律、也懂市场规律的专门人才来经营与管理校办企业。对于体量大、研发投入大及社会影响力较大的校办企业,也可以进行改革试点工作。

温馨提示:欲了解更多关于企业资源管理的内容,请点击乾元坤和资产管理系统,或拨打13522956919、13522956919进行咨询。
分享到:

相关文章: